https://www.ttzb.cc

经典回顾:那年,“最强”国足2

​“那么三场比赛呢,可以说中国队一场踢得比一场好。”

当比赛进入尾声时,解说员开始为这次中国国家队出征总结陈词,那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有点意外的赛果:

中国队在客场2-0领先着东道主,而留给日本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
霍顿

这一幕发生在1998年的3月7日,此前中国队在戴拿斯杯上1-0小胜中国香港队、1-2遭韩国逆转。

最后一战,在东京的国立竞技场,凭借着川足射手黎兵的进球,中国队战胜了对手。如果不是范志毅踢丢了点球,国足甚至可以逆转净胜球的劣势,拿下这座戴拿斯杯。

那时的中国队刚刚经历了世预赛的失利,那时的中国足球也被广大球迷们又爱又恨,但就像这次戴拿斯杯的成绩一样,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
就像黎兵自己所说的,“那时中国队和日本队还是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两支球队。”

01 背景

对待1998年的戴拿斯杯,双方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。

作为即将带领球队完成世界杯“零的突破”的冈田武史,把这届比赛当作了练兵的好时机。世预赛期间,日本足协宣布加茂周下课,冈田武史领军带队,成为东瀛武士的救火教练。

时任日本主帅:冈田武史

而中国队已经开始了备战2002世界杯的新周期,中国足协请来了此前曾在国家队担任技术顾问的霍顿。本届戴拿斯杯,正是霍顿接手国家队以后的第一次考试。

霍顿

“正是在霍顿的启蒙下,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现代足球,包括什么是战术纪律,什么是战术素养,什么是位置,什么是正确的跑位等等。说霍顿是中国足球的启蒙者,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。”在孙继海出版的自传《我的太阳》中,他对霍顿留下了一段相当高的评价。

1997年世预赛期间,带着“国际足联讲师”的名号的霍顿就曾为国足球员讲解战术。理论知识相当匮乏的球员经过霍顿的讲解,纷纷豁然开朗,很多国足球员私下都议论,“这个老外真有两下子。”

“所以,我们一接到国家队的集训通知,听说主教练是霍顿,都高兴坏了,真可以学习点新东西了。”

1998年3月,第四届戴拿斯杯正式开幕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天天直播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